鴨脷洲:與海味一同散步
撰文:余雨林
香港的街區大多喧囂繁華,但藏匿著許多清閒、幽靜的石頭。
走出狹長的,畫滿了歷史的利東站A1 出口,用力呼吸一口就能感受到一點海風的氣息—— 你終於踏上了鴨脷洲,路邊的街牌如此提示。
狹窄的道路彎彎曲曲,沿途住宅密佈,彷彿穿越了時光隧道,瞬間置身於香港八十年代的氛圍中。這裏不似旺角的喧囂,也沒有港島的疾駛,看不見雙層的巴士,只允許行人通過的道路。偶爾,也會發生摩肩接踵般地事故。
「sorry 啦」
「唔該」
你微微側身後,看見來者地一笑,隨即放下心情,彷彿在繁華都市中偷來了一點愜意,這時,你抬眼向上望去,無遮無擋地太陽放著著鐵牌,留下一串彩虹。
你慢慢走著,發現除了古銅色的鐵鏽、掉漆的牆皮外,還有一些異域的風情。這裏的五金舖亦並非市區所見,除了常見的日用品外,你會發現一些特別的商品,船具、網具、船錨⋯⋯那些陳列在櫥窗裏船用品似乎想要告訴你,除了地鐵站壁畫之外的,海洋與漁民的故事。
許久,你才戀戀不捨地從櫥窗前走開,但你也躊躇了很久,如果帶一樣回家,你又該擺在哪裏呢?
過去,鴨脷洲的漁民們會在三月的誕節舉行慶祝活動,感謝大海對他們生計的支持,有祭祀、有舞獅表演,還有美食節慶,但長年生活在鋼鐵森林中的你,似乎除了來一碗「艇仔粥」,也不知該以何種方式去懷舊。
你繼續向前走著,沿途的牆上貼滿了色彩繽紛的塗鴉,可能來自附近的浸信會學校,也可能是藝術家一時間的衝動,但這都是歷史與時光留下的獨特故事,亦如你肚中暖呼呼的「艇仔粥」。
順著海濱公園,你鼻腔中的海味更濃烈了。
填海造地在香港很是常見,你也曾聽聞老一輩的爭執。在鴨脷洲,廟宇或其他地標的位置可能曾經位於海岸線,但隨著填海的進行,這些地標可能已經不再靠近海域。
站在「洪聖古廟」門口,你合十雙掌,閉上眼睛輕輕彎下身子—— 偷偷在心中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