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地」 - 文創起動 - 文藝青年同創計劃

在2022年的「文創實驗空間-文藝青年培育計劃」,青年創作團隊作出各種「開闢日常」的嘗試,逐少開啟了觀看世界的新路徑。2023年,蒲窩青少年中心迎來「文創起動 – 文藝青年同創計劃」,繼續以「連結、參與、共創」為目標,籌組青年創作團隊策劃文化及創意項目。我們期望年復年的投入,最終促成由下而上的社群營造,於蒲窩建構文創空間,以此回應多變的未來世代。

主題 - 「在‧此地」

背後信念
疫情讓人幾乎習慣了,凡事不必在場。幸好,足不出戶的日子,也讓許多人重新觸摸到心底最深的渴望。原來我們會渴求腳踏「實地」,在真實的地方走動和過活,原來會想念「在場」的質感,甚至比往昔的日子,更用力追問:何謂真正連結我們眼前的地方?

與地方連結?
Belonging,譯做歸屬感,好像有點「重」。字典說,對地方的歸屬感,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感到自己屬於一個地方,「輕」一點的說法,也許僅僅意味,尋求到這樣的一席之地:站在某地,一個人恰好可在盤根錯節、跟地方的連結線路中,駁通了屬於自己的一條線。

那條線,有時只關乎逗留與習慣。偶爾因為空間感與美學判斷,所謂「呢度真係好靚」。更多時,因為「用情」,若隱若現的線才變成實色。用情在有發生過的故事、用情在生活在此時此刻的他人、或用情在自己的想像。捉緊跟地方連結的線索,除了是看待生活場景的一種態度,亦是開展創作、活得更「真實」的契機。

從地方出發去創作,是把所有連接地方的線路,接上霓虹管,照亮所有在場的人和眼前風景,讓更多人尋覓得到自己捉得緊的線。被創作與書寫照亮的地方,如水泥地上滋長出花草;想像力,帶人從連結地方,邁向創造出地方的另一重真實。

計劃內容

招募青年成為創作團隊,在項目導師的引導下,共同參與文化及創意項目的策劃及執行,最終以多元化的內容及節目 (形式可包括但不限於展覽、出版、影片、工作坊、主題分享等) 回應計劃主題,並於8月的蒲窩青年文創節中展示。

項目導師

對象

  • 18至25歲的青年;
  • 已高中畢業;及
  • 對文化、藝術、創意、古蹟空間感興趣

計劃日程

參與單位

主辦、策展及統籌
蒲窩青少年中心

客席策展夥伴
One Bite Design Studio

節目策劃及製作
蒲窩青少年中心

場地夥伴
Seayou(喜遊探索)

媒體夥伴
art-mate

青年創作團隊及項目導師
組別一
導師:龐一鳴、孔維樂
成員*:朱靖山、吳泳渝、李奧、范曉彤、馮婥瑤、練嘉喬、鄧泳琪、鄭竟成、譚家鑫、蘇澤匡

組別二
導師:蔡紫晴(ChoiChing)
成員*:何東軒、查慧敏、郭紫燕、陳嘉穎、曾睿熙、蘇曉澄

組別三
導師:黃宇軒(Sampson Wong)
成員*:何卓盈、何柏霖、李裕康、林巧盈、趙進軒、鄧穎欣

節目夥伴(按英文順序及中文筆劃排序)

611
6@RubberBand
Agnes 一個旅生
BEAT FRIDAY
Ben Luk
David@得意野炊
Dreamnicker Studio
Gendeuk
Hester@蒲窩青年
Jacky 有故事的旅人
Kanya 旅行成癮的肯亞少年
KO@蒲窩青年
PAP Studio
Naam Yu

Sam@Mill MILK
Seayou 喜遊探索
Some Thingsss
Terrence@香港紙膠帶HKMT
Tiana 天藍
Travis Hung
Victoria 旅遊時刻
Wing@蒲窩青年
Yeva@蒲窩青年
Yusobeit
一拳書館
仝匠
伊死@《迴響》總編輯

伍綺琪
李日康@《字花》行政主編
李敬恒
余兆枬
言遇劇團
阿京@Mill MILK
阿軒@蒲窩青年
菲林俱樂部
漁家嚮導
蒲窩青年導賞員
樂地文化
劉俊豪 黑鬼 Hakgwai
蔣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