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富邨重建在即 儲蓄社何去何從

撰文:馮俊輝

去年十一月的華富邨,飄來陣陣微涼的海風,穿過一個小公園,我們在儲蓄社門口等待社長到來,不一會兒, 華富儲蓄互助社社長郭有明頂著短平頭現身,穿一件淺啡色厚衣,從灰色西褲掏出鎖匙,打開木門。他坐下, 笑一笑 , 細說他過去的人和事⋯⋯

郭有明在香港出生,生於斯,長於斯。作為一位工程師,做過大大小小的工程,特點大概就是踏實穩重,由他擔任儲蓄社社長,實在適合不過。 

華富邨是我的安樂窩  

郭有明提到自己是第二代邨民,幾十年前就在此建立家園。他帶著熱情的語氣說: 「當初我是住在中環的一幢危樓,後來收到政府通知搬入(華富邨),雖然交通費用 頗高,出入亦不方便。相比之下,在灣仔生活更好,為了將來,都決定搬入來,因 為華富邨是我的安樂窩」。 

以前的漁民,生活在海上,浮浮沉沉,不知安穩日子何時來到,所以他們都有儲蓄的習慣。他說華富儲蓄社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大家儲蓄習慣。後來,華富邨落成,人口急增,除了來自香港仔的漁民,還有製衣工人、行船的、大巴小巴司機,只要有張租卡,人人都可以在儲蓄社儲錢、借錢,以免有需要的街坊要跑到銀行借較高息的貸款。 

「很少人會借錢不還,大家都是鄰居,日對夜對,所以大家都會守承諾。」 

儲蓄社一早為社員買了人壽保險,假如社員身故,借出的錢保險公司會賠,而儲起的錢會轉交至社員家屬。 

郭有明提到,雖然華富儲蓄社規模不大,但成員之間關係十分親密,大家經常到酒樓飲茶,還會組織旅行團,好像一家人。 

儲蓄社還有多少時間剩  

如果儲蓄社的時光是借出的話,今天大概就是要歸還的時候。 

政府於2014年決定重建華富邨,其後選出5 幅官地用作安置屋邨,包括華景街、華富邨以北、華樂徑、雞籠灣南和雞籠灣北。重建及搬遷計劃將分為三期進行,預料2041年完成。

郭有明指,儲蓄社沒計劃因重建而轉型,「儲蓄社宗旨是幫人,令大家可以在此聚會,房屋署亦曾問過我們想不想保留」他認為這裡有不少長期在儲蓄社服務的街坊,他們都想保留。 

有時候,就算本身街坊無需要,都會特地借錢,目的就是增加儲蓄社收入,減輕財政負擔,「在以前,娶老婆、 探親人,他們都會來借錢」,他承認隨著時代變遷,社會出現了不少財務公司,借錢亦方便了,所以儲蓄社會否保留仍是未知之數。 

孩子是社會的希望  

對於有一顆赤子之心的郭有明來說,儲蓄社是實現他理想的地方。但似乎遠遠不夠, 他更把理想寄望於孩子。在他眼中,孩子身上好像會映照出希望。 

因此,他經常會到內地偏遠村落探訪貧窮兒童,他稱旅行為「獻愛心」,一年一次。 他和社員會在香港購買文具、零食等物資,其後經過幾小時車程,再到內地分發給小朋友。 

訪問最後,他分享自己對理想教育的追求,他認為政府經常提愛國教育,但普及教育才是最重要。人既然要愛國,就先要有思想;如果要有思想,就先要接受教育。「洗咩要強迫佢(愛國),正如阿媽迫你做咩,你都唔可能會聽。」 

陽光照進房間時,他提到一句諺語「莫憂苦,莫憂貧。」話說完了,人生的價值與希望,或許如此?但這個一磚一瓦都講求效益的社會,到底還剩幾多空間容納這一句說話?

郭有名站在儲蓄社門前,臉上保持著一貫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