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波不逐流 任我隨心行】 —— 大家姐人物專訪

撰文:陳芷淇

船上的她,說是七十多歲,但仍精靈活潑、可愛開朗 —— 大家姐,從小居於香港仔避風塘住

家艇,後來政府派樓,逐上岸居住,如今以揸舢舨載客為樂,享受船上飄逸。

幾個人,搬張凳、排排坐,遊船河之旅,就此啟航。

大家姐,確實有領袖風範,熱情真誠、毫無架子。面對眾人提問,細至兒時趣事,大至避風塘趣事,全淡定有耐性,逐一解答大家。

大家姐指,當時無須上岸,水上就如小社區,有各式各類船種,可謂一應俱全。

「生果船、雪糕艇、早餐船,啲船周圍走,嗌佢就會嚟。」昔日景象,她仍歷歷在目,形容早餐船「大份抵食」,有叉燒包、大包、豬腸粉,只需一毫,便能買到三條腸粉,再加上母親兩毫,就能買四樣,「一毫子兩樣嘢食,阿媽比兩毫子我哋,就歡喜到死」。可她選擇儲起,留待明天:「不過俾兩毫子就唔捨得洗,會留返聽日。」

「嗰時啲人好慳,好少抌嘢。」大家姐接着說,大家物盡其用,即使一瓶玻璃樽,都會選擇儲起。

生活樸素、玩意簡單,換來最純粹快樂。

大家姐形容,兒時無須買玩具,單純與朋友釣魚、玩石仔、拍公仔紙,樸素過日子。

但細數最愛,就非游泳莫屬。

「以前最鍾意游水,你跳我又跳,十幾人一齊跳,好開心」。昔日生活樸素,無任何泳衣裝備,每人穿上短衫褲,就齊齊跳水。她補充,當時未有刻意學游水,僅簡單取塊木板,浮沉間就自然學懂。

「我最鍾意玩,乜嘢都諗到玩」她笑說。

有段兒時趣事,非大家姐本人分享,而是由兒時玩伴輝嬸提起。

當時,住家船曾駛至急流附近,母親知道倆人喜歡玩水,警告她們不准下水,否則會沖到不知名地方。

只不過,正值年少氣盛時期,又怎會如此乖巧聽話。

如今舊事重提,大家姐依然笑說會下水,不會理會母親。結果,可想而知,倆人互相打眼色,就雙雙跳下水,更向船尾煮飯母親大喊:「我哋落咗水啦。」

這性格,造就大家姐日後的舢舨之旅。

唯獨細問之下,才得悉舢舨並非首份工作。

長大後,大家姐於黃竹坑工廠一帶上班。一貫好動活潑性格,接觸不少職業,曾做過製衣、假髮、收音機、蠟燭⋯⋯多不勝數,唯獨一樣考起她,僅做短時間就離職。

「電子錶最花眼力,好用神,嗰啲無耐性做。」

嘗遍大大小小行業,終發現舢舨最適合自己。結婚後,便開始載客生活,遊走避風塘。

大家姐強調,舢舨工作,其中條件要有耐性。

「呢行要好有耐性,有無客都要開工,唔可以無就唔開工。」對其他人而言,這或是限制、甚至卻步。惟獨大家姐,正看中這自由感,能來去自如,隨時上班放工,配合自己時間,毫無束縛,「點解我會做到四十幾年,就係貪佢夠自由」。她帶自豪說着。

「呢度好爽」她笑指,這艘舢舨船陪伴自己二十多年,關係就如男朋友、拍檔般合作無間。

四十年間,總有風和日麗、以及雷電交加日子,大家姐直言「唔到你驚」,唯一保護方法,便是封好簾幕、拋幾個錨,固定船隻。

「綁實咗就聽天由命,哈哈,盡咗自己責任、做曬準備嘅嘢就算數。」面對逆境,她看得豁達開朗,一切平常心應對。

「而家環境唔同」她淡然道,昔日有百多人於水上住,全部自家艇,即住屋用,故場面熱鬧、生意興旺,後來居民逐漸搬走,船家亦選擇轉行。

環繞香港仔海域一周,大多為遊艇,自住只剩下十多户人,非昔日盛況。

「船廠都越嚟越少,而家做埋我哋呢批完,因為無後生。」本以為,無人入行,緣於工作辛苦、難以上手,大家姐隨即解釋,主要是收入不穩定,故新一代不敢入行,有家庭背負的更甚。

「做到退休,能力做唔到(為止)」。她又接着說:「我超齡,哈哈哈。」笑言自己早就達到退休年齡,但仍會做好本份,強調沒影響到到其他人就夠。

時至今日,大家姐於石排灣居住,對於上岸生活,起初亦感不習慣,「我唔識暈船浪㗎,但識暈車浪。」她逐說,或因的士空間少,較狹窄侷促,故易感暈浪。

住屋同樣,上落、如廁種種生活方式,需時適應,後來慢慢習慣,漸覺舒適自在。

「初初落船住好唔慣,睇睇吓就覺得好舒服。」她笑稱。

笑着、說着,大家姐表示時間差不多,就將一行人送上陸地,再匆忙駛走,向下個目的地進發。

短短一小時,確實意猶未盡,回到陸地,更有種不捨。開始留戀海風、想念飄泊的自在,也許就如大家姐所言:「貪佢自由」,能來去如風、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