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舊日歷史足跡

路線介紹

  • 蒲窩青少年中心

    這座建於1891年的建築為舊香港仔警署,直至1969年位於黃竹坑的新警署落成,建築也曾被警隊用作不同的用途,如:偵緝訓練學校(1969-1980)、水警訓練學校(1979-1982)及水警南分區總部(1982-1986)等。1995年,建築被活化成蒲窩青少年中心,為年輕人提供安全的創作環境。建築至今保留了殖民建築特色,包括:紅磚、瓦頂、壁爐和遊廊等。

  •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由一些華人領袖於1913年自資興建,希望能夠為香港的華裔居民提供下葬的地方。墳場於1915年啓用,為不少名人長眠之地,包括: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首名華人議政局成員周壽臣爵士及著名企業家和慈善家鄧肇堅爵士等。

  • 香港仔中心及廣場

    香港仔中心及廣場於1970年代填海興建,現為區内主要的屋苑和商場。香港開埠之後為自由港,造船、船隻維修及貿易發展蓬勃,而香港仔曾是造船業重地。香港仔中心及廣場一帶原爲1860年代的那蒙船塢和合普船塢,兩者合稱香港仔旱塢。

  • 大王爺廟及涌尾

    大王爺廟主祀的大王爺為明代開國功臣之一曹國公李文忠。相傳上世紀初附近村民於溪流發現大王爺神像,就開始建廟供奉,視之為村落守護神。隨著地區發展,政府於80年代撥地重建廟宇,亦即今天的大王爺廟。

     

    至於上述的溪流則是位於黃竹坑的涌,而涌流入大海的位置形成了一個淺灘,稱爲涌尾或士丹頓灣,於上世紀是住家艇的集中地。涌尾在1960年代不幸發生大火,後促使政府於1967年起進行填海工程,也興建明渠疏導溪流的流水。

  • 香港仔工業學校

    創校於1935年,校址原為大成紙廠,當時名爲香港仔兒童工藝院,由華人領袖倡議及捐款興建,目的是讓失學兒童學得一技之長。學校一直由天主教慈幼會管理。校舍大樓爲三級歷史建築,校舍可見盛行於1930年代的裝飾派元素,例如梯級被打磨成圓角的水磨石樓梯。舊翼外牆使用上海批盪,又稱洗米石,也是1930年代常用的物料。

  • 珍寶海鮮舫

    珍寶王國歷史可追溯至1940年以經營漁民婚宴為主的水上酒家「歌堂躉」,當中最具規模的為太白海鮮舫,船上設有表演。隨著水上酒家大受歡迎,海角皇宮和珍寶海鮮舫相繼建成,其仿中式宮廷啲裝潢深受遊客歡迎。現存的珍寶王國包括珍寶和太白海鮮舫,唯已於2020年停止營運。

  • 黃竹坑新圍10號舊民居

    在發展迅速的黃竹坑,原來仍有傳統村落建築,它的名字是新圍10號。

     

    新圍10號是由香港圍(又稱舊圍)居民於1890年興建,以回應當時不斷攀升的人口,時至今天已是港島較為稀罕的歷史民居。

     

    走進新圍10號,映入眼簾的是充滿古色古香,以麻石與青磚材料所建造的建築。除此,細看之下,建築門外的牆壁亦深受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影響,稱為「照壁」,又名風水牆,傳統此設計能阻擋煞氣。另外,建築的出水口更用上鯉魚、蟾蜍等象徵吉祥的動物,不單保留民間風俗,更反映居民對生活平安順遂的期望。

  • 香港仔水塘

    行山熱潮仍未退!香港仔郊野公園是熱門的行山地點,公園裡的水塘更是打卡勝地。然而,這個水塘承載的歷史故事,你又聽過嗎?

     

    香港仔水塘又分為上水塘與下水塘。前者是由政府於1931年興建,目的為回應當時不斷攀升的人口與食水需求。時至今天,上水塘的水壩、橋與水掣房均被列為法定古蹟;當中以仿花崗岩設計的水壩氣勢雄偉,深受攝影發燒友追捧。

     

    下水原為私人水塘,由大成紙廠擁有,建於1890年,當時主要供水予工廠機器,同時義務供水給香港仔與鴨脷洲居民。然而,因應港島西人口上升,時任政府決定購入水塘,並於1932年改建水壩以增加儲水量。下水塘水壩現已被列為定古蹟;水壩中央的白色小屋為水掣房,附近的紅磚小屋為泵房,均被納入為二級歷史建築。

  • 黃竹坑石刻

    究竟黃竹坑有多久歷史?在黃竹坑小溪旁邊的石刻可見,紋飾與青銅時期的紋飾相似,推斷由約三千五百年前先民遺留下來,印證了當時的香港南部已有先民聚居和活動。紋飾可稱為饕餮紋或獸面紋,盛行於史前及商周時代。饕餮是古代的異獸,相信古代先民認為饕餮能以兇制兇,鎮住水上的兇險不利。

     

    石刻於1984年列為法定古蹟,為香港九大石刻之一,但有別於多分佈於沿岸地區的石刻,黃竹坑石刻深入內陸約一公里。

  • 鴨脷洲大橋

    鴨脷洲大橋(又稱鴨脷洲橋)跨越香港仔海峽,是連接香港仔東部(香港仔海傍道及黃竹坑道交界)及鴨脷洲東部(鴨脷洲橋道)的行車橋。該橋全長230米,於1977年首季動工,並於1980年3月28日通車。在此橋落成以前,鴨脷洲並無對外的陸上交通,居民依賴水路。隨著地區發展,政府於1991年在橋的北面興建複製橋,成爲雙線雙程的道路。

  • 黃竹坑工業區

    黃竹坑於1960年代起發展成工業區,不少大品牌紛紛在此設廠。時至今天,此區已隨著經濟轉型變成商廈林立,但依然可見印記,像是維他奶和甄沾記等。主要道路香葉道的命名也源自曾在黃竹坑設立廠房的英美煙草(香港)有限公司,它的位置現在則變爲One Island South。